为庆祝第六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进一步加强对青年化学科技工作者的支持,中国化学会与英国皇家化学会联合组织召开“中国化学会–英国皇家化学会青年化学奖学术论坛”线上活动。
本次论坛邀请第八届中国化学会–英国皇家化学会青年化学奖获得者相聚线上。围绕科技奖励聚焦讨论青年化学工作者的难处与诉求。同时,获奖者狄重安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李昂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刘明杰教授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伊成器教授 (北京大学)分享前沿学术成果,交流最新学术思想。
中国化学会-英国皇家化学会青年化学奖由中国化学会与英国皇家化学会联合设立,面向 40 岁及以下为化学科学作出杰出贡献的青年化学工作者。迄今为止,这一奖励已经评选 8 届,共产生 32 位获奖人,在全国化学工作者中取得了广泛的影响力和公信力。自本年度起,中国化学会-英国皇家化学会青年化学奖每年开展评选一次,每次授予4位获奖者。
论坛时间
5月30日 14:00-17:00(北京时间)
论坛日程
专题报告人
郑素萍 研究员
中国化学会 常务副秘书长、办公室主任
报告题目:中国化学会学术奖励介绍
学术报告人
狄重安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报告题目:多功能有机半导体:从智能感知到热电转换
个人介绍:狄重安,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2003年毕业于曲阜师范大学;2008年于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获理学博士学位,之后留所工作至今。先后在英国剑桥大学卡文迪什实验室(2011.9-2011.12)与美国斯坦福大学化工系(2013.10-2014.1)从事访问研究。现担任中国化学快报副主编,advanced materials technologies和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的编委会成员。先后荣获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中国科学院卢嘉锡青年人才奖等。
致力于有机半导体及其器件的研究工作,聚焦高迁移率分子体系的创制与性能调控,融合原子取代、分子组装、界面修饰和化学掺杂,发现了指导高迁移率与高效热电转换分子设计与有序组装的规律,多次创造同类材料的性能纪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光控主动适应晶体管、悬浮栅有机晶体管超灵敏压力传感器、自供电双参数传感器等器件的新原理与新结构,推动了高迁移率有机半导体及其多功能器件领域的快速发展。
报告摘要:高迁移率有机半导体是通过范德华力等分子间弱相互作用聚集的共轭分子体系,秉承共轭分子体系质轻、本征柔性、生物兼容性好和可印制加工等特点,在新生代感知电路、可植入芯片和热电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该领域的核心机遇与挑战是在原子/分子层次上调控电荷输运过程,实现高性能体系的精准设计与器件多功能化。此报告将分享研究团队在有机半导体电荷传输物理化学方面的研究进展,特别是以有机场效应晶体管(ofet)为研究载体,结合共轭分子的原子取代、分子组装和界面修饰,实现高迁移率ofet的制备及其主动视觉适应的功能化。在此基础上,融合界面电场诱导和化学掺杂,揭示高迁移率有机半导体分子骨架结构与热电转换性能的关系,推动有机热电材料向理性创制的方向发展。
李昂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报告题目:prins环化策略在天然产物合成中的应用
个人介绍:李昂,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004年在北京大学获得理学学士学位,2009年在美国scripps研究所获得博士学位,2010年在新加坡化学与工程科学研究所进行博士后研究。2010年9月入职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加入生命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展独立工作。
主要从事天然产物的化学合成和作用机制研究。系统地发展了针对拥挤环系的电环化−芳构化、prins环化等合成策略,结合先进的合成方法,完成了十余类天然产物的全合成,对部分天然产物的生物学功能和作用机制进行了探索。
报告摘要:prins反应建立了有机化学中最常见的两种官能团——碳碳双键和碳杂双键之间的联系,然而其合成威力一直没有被充分挖掘。在复杂分子合成中运用prins反应的难点在于控制该反应过程中产生的碳正离子中间体的命运。我们运用质子消除、卤素捕捉、friedel−crafts烷基化、烯胺进攻、1,2-烷基迁移等方式终结prins环化所产生的碳正离子,实现了多种拥挤环系的构建,完成了系列复杂天然产物的全合成。
刘明杰 教授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报告题目:仿生多相复合功能力学高分子材料
个人介绍:刘明杰,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北航化学学院院长。2010年在国家纳米科学中心获得博士学位;2010-2015年在日本理化学研究所(riken)从事博士后研究。2015年入选国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后加入北航。入选首届中国化学会会士。目前担任第八届教育部科技委化学化工学部委员,中国化学会高分子学科委员会委员,军科技国防科技创新特区主题专家等职务。荣获日本理化学研究所研究创新奖、中国化学会纳米化学新锐奖、国际仿生工程学会杰出青年奖等。
主要从事仿生功能力学高分子材料研究,通过纳米限域空间内高分子聚合、结晶及链运动调控,制备一系列高力学性能弹性体及纳米复合材料。提出基于流体超铺展组装策略的高强韧仿生层状纳米复合材料规模化制备新技术。利用高分子网络的软受限效应对多元凝胶相行为及力学性能进行调控,实现宽温域下高强韧、高阻尼、形状可编辑等特性,并应用于软体机器人等领域。
报告摘要:自然界中的生物组织利用多组分生物大分子的协同作用实现多种生命学功能。聚合物的多组分复合已经成为发展高性能高分子材料的一种卓有成效的途径。围绕“多组分聚合物网络可控微相分离与界面调控”这一关键科学问题开展了系统的研究:(1)揭示了限域环境下凝胶表面的超铺展特性,基于此发展了一种流体剪切取向纳米片的普适性方法,实现了高强度层状结构复合材料的大面积可控制备,解决了仿生层状材料大面积制备的难题。(2)提出亲水/亲油高分子受限网络的设计理念,制备了异质高分子互穿网络的自适应耐低温油水凝胶,并应用于耐低温柔性传感器、超级电容器及抗生物粘附等领域。(3)利用界面反应构筑了微相界面稳定的油水复合网络,实现了油水凝胶的功能化、力学性能响应性及形变可控性,并应用于可变形智能微流体通道及自适应软体机器人等领域。
伊成器 教授
北京大学
报告题目:化学标记技术应用于表观遗传学与基因编辑
个人介绍:伊成器,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博雅特聘教授,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双聘教授,北大-清华生命联合中心研究员。入选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担任plos genetics、genomics, proteomics & bioinformatics等学术期刊编委、nsr第一届学科编辑工作组(生命科学)。先后获得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药明康德生命化学研究奖学者奖、中国化学会化学生物学突出贡献奖等。
致力于核酸修饰的化学生物学研究。利用化学与生命科学等的交叉研究思路与手段,通过前沿生物技术的发展与创新,解决生物学的关键问题,促进生物医学的突破。在rna修饰与基因编辑等领域已经取得了一系列国际瞩目的研究进展,拓展了中国科学家引领的表观转录组学新方向,并在基因编辑领域取得了关键性突破。课题组发展的rna修饰检测技术入选nat. methods杂志评为“2016年度方法”(method of the year 2016)及molecular cell评选的“2017年度最佳论文”。
报告摘要:生物兼容的化学反应较为稀缺,它们既是重要的基础研究手段,也是具有生物医学价值的前沿技术。我课题组开发了一系列适用于dna表观遗传修饰的化学反应,能够实现其特异性、高效的标记,从而实现这些重要表观遗传修饰的检测和图谱解析。同时,将这些化学标记反应推广到基因编辑领域,我们开发了碱基编辑器的安全性评价工具,发现了意外的脱靶效应,通过这些基因编辑工具的优化,为其未来的生物医药临床应用提供了理论和技术保障。
论坛主持人
李志波 教授
中国化学会 副秘书长
青岛科技大学 副校长
主要从事可降解高分子材料的可控合成,结构与性质表征以及相关应用研究。开发了2类催化体系,实现了生物基单体γ-丁内酯的聚合及共聚。基于天然氨基酸制备了多种可降解刺激响应性高分子材料,阐明了单体结构和聚合物二级结构与刺激响应性的构效关系。通过开环聚合发展了制备可注射多肽水凝胶新方法。在结构表征方面,拓展低温冷冻透射电镜技术对纳米组装体结构的原位表征,发展新的样品制备手段来研究复杂超分子组装体微纳结构的动态演变过程。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担任 the chinese journal of polymer science、polymer chemistry 副主编。
直播通道
为惠及更多观众,此次学术论坛将免费开放以下多个直播通道,欢迎观众朋友通过方便的渠道观看:
中国化学会视频号
英国皇家化学会官方视频号
英国皇家化学会 bilibili 官方直播间
化学加视频号
科研云b站
络绎学术视频号
蔻享学术
邃瞳多渠道(app,b站,视频号)
声明:因报告视频九游官网首页进入的版权归报告人所有,请大家观看时切勿在未授权情况下私自录播上传至网络,感谢理解与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