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士

欢迎 samrah kamal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孟德超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高文超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徐平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邹海燕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姜祺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刘艳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杨彩虹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刘佳佳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李继森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邹宗平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李灿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吴钧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王兵兵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刘金杨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张于倩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刘江兰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刘坤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张凯明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谢闻博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咨询:haojiangtao@iccas.ac.cn

点击申请中国化学会会员

邹志刚 -九游官网首页进入

男, 南京大学物理学院,中国科学院院士

专业领域

物理学、材料学

学习/工作经历

学习经历
1978.9-1982.7 天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 材料学专业 学士
1982.9-1986.7 天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 材料学专业 硕士
1993.4-1996.3 日本东京大学理学部 结晶学专业 博士
工作经历:
1991.4-1993.1 日本东京工业大学 访问学者
1996.4-2002.12 日本国家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 研究员
2003.1-至今 南京大学物理学院、现代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 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学术成就和学术贡献简述

邹志刚,日本东京大学理学博士,南京大学物理学和材料学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两届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首席科学家,教育部创新团队负责人,中国光化学及光催化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总装备部“国民核生化灾害防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负责人,中国氢能源及燃料电池产业创新战略联盟战略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空间站科学技术实验科学委员会和太空探索实验科学委员会共同主席。兼任日本电气通信大学特任教授和日本国家材料研究所(nims)客座研究员。现任南京大学环境材料与再生能源研究中心主任,江苏省纳米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南京大学昆山创新研究院院长。长期从事新能源及光催化材料方面研究,在新一代光催化材料等能源与环境材料的设计理论、核心制备和应用等方面做出了系统性、原创性的成果。在nature、phys. rev. lett.、adv. mater.、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energ. environ. sci.等一流国际期刊发表sci科学论文602篇,他引24338次,h因子74。获中国发明专利83项、美国专利1项、日本专利2项,7项发明专利已成功进行产业化转化,技术转让费达1亿6千万元。以第一完成人获2012年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和2014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18年以第一完成人获第46届日内瓦国际发明展金奖及阿卜杜拉国王大学特别奖,2019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化学公益贡献简述

1、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推动加氢设施建设”,将氢能利用与发展列为国家战略。邹志刚院士针对氢能绿色制造的国际难题,首创可见光响应光催化,并发展相应的水分解产氢材料,将太阳能可利用范围从4%提升至47%,实现国际最高效率,率先实现高效光催化海水制氢,开启太阳能氢能转换新时代。形成太阳能制氢和氢能高效利用系列创新化学化工成果及产业化。
2、减少碳排放已成为国际共识,我国节能减排面临重大压力,针对这一国际国内重大需求,被提名人率先利用光催化将co2转化成碳氢燃料和氧气,开拓了获取非化石燃料的碳中和新途径,为治理和利用co2提供新思路和新技术;已在密闭空间生命保障、载人深空探索和地外生存中得到应用,形成核心技术,为我国坚持科技兴军、建设航天强国提供科技支撑。
3、针对巨毒、量大,其他环境净化技术无法处理的多环芳烃等污染物难降解的关键技术问题,设计制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日处理量达20吨的光催化污水处理设备。针对军用装备密闭空间大气污染严重,核生化特种污染难消除等难点,将光催化应用于化学毒剂消除、特种污水治理及特种化学土壤污染修复中,获军方高度好评。
邹志刚院士十分关注中国光化学和光催化科技事业的发展,在历届中国化学会中,主持了光催化分会的召开;并多次在中国化学会举办的学术会议上发表邀请报告,推动了中国化学会能源化学、环境化学学科的发展壮大。
在中国化学会举办的研讨会上,邹志刚院士多次为化学学科发展建言献策,帮助编撰《化学学科发展报告》,为推动化学学科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代表性成果

1.论文:
1)zou, z.; ye, j.; oka, k.; nishihara, y. superconducting prba2cu3ox. phys. rev. lett. 1998, 80, 1074-1077.
2)zou, z.; ye, j.; sayama, k.; arakawa, h. direct splitting of water under visible light irradiation with an oxide semiconductor photocatalyst. nature 2001, 414, 625-627.
3)yan, s.; ouyang, s.; gao, j.; yang, m.; feng, j.; fan, x.; wan, l.; li, z.; ye, j.; zhou, y.; zou, z. a room-temperature reactive-template route to mesoporous znga2o4 with improved photocatalytic activity in reduction of co2. angew. chem. int. ed. 2010, 49, 6400-6404.
4)li, p.; zhou, y.; zhao, z.; xu, q.; wang, x.; xiao, m.; zou, z. hexahedron prism-anchored octahedronal ceo2: crystal facet-based homojunction promoting efficient solar fuel synthesis. j. am. chem. soc. 2015, 137, 9547-9550.
5)li, h.; zhou, y.; tu, w.; ye, j.; zou, z. state-of-the-art progress in diverse heterostructured photocatalysts toward promoting photocatalytic performance. adv. funct. mater. 2015, 25, 998-1013.
6)li, h.; gao, y.; zhou, y.; fan, f.; han, q.; xu, q.; wang, x.; xiao, m.; li, c.; zou, z. construction and nanoscale detection of interfacial charge transfer of elegant z-scheme wo3/au/in2s3 nanowire arrays. nano lett. 2016, 16, 5547-5552.
7)zhong, y.; li, z.; zhao, x.; fang, t.; huang, h.; qian, q.; chang, x.; wang, p.; yan, s.; yu, z.; zou, z. enhanced water-splitting performance of perovskite srtao2n photoanode film through ameliorating interparticle charge transport. adv. funct. mater. 2016, 26, 7156-7163.
8)jia, g.; zhang, w.; fan, g.; li, z.; fu, d.; hao, w.; yuan, c.; zou, z. three-dimensional hierarchical architectures derived from surface-mounted metal-organic framework membranes for enhanced electrocatalysis. angew. chem. int. ed. 2017, 56, 13781-13785.
9)yao, y.; xu, z.; cheng, f.; li, w.; cui, p.; xu, g.; xu, s.; wang, p.; sheng, g.; yan, y.; yu, z.; yan, s.; chen, z.; zou, z. unlocking the potential of graphene for water oxidation using an orbital hybridization strategy. energy environ. sci. 2018, 11, 407-416.

10)li, p.; chen, x.; he, h.; zhou, x.; zhou, y.; zou, z. polyhedral 30-faceted bivo4 microcrystals predominantly enclosed by high-index planes promoting photocatalytic water-splitting activity. adv. mater. 2018, 30, 1703119.

2.专利
1)专利名称:铟镓氮基光电极的表面处理方法
申请日:2011. 07. 22
授权公告日:2013. 07. 31
专利号:zl201110206604.8
发明人:邹志刚、罗文俊、李朝升、李明雪、刘斌、陈敦军、于涛、谢白力、张荣
2)专利名称:bivo4 纳米光电极及其在分解水制氢方面的应用
申请日:2010. 01. 20
授权公告日:2012. 02. 29
专利号:zl201010018244.4
发明人:邹志刚、罗文俊、李朝升
3)专利名称: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电解质空间层制备方法
申请日:200910030357.3
授权公告日:2012. 01. 11
专利号:zl200910030357.3
发明人:元世魁、邹志刚、于涛、田汉民、张晓波、王湘艳、张继远、田志鹏
4)专利名称:agto2 型复合氧化物可见光响应光催化材料及其应用
申请日:2006. 01. 13
授权公告日:2008 .08. 06
专利号:zl200610037753.5
发明人:欧阳述昕、邹志刚
5)专利名称:掺杂纳米氧化锌及其制备方法和光催化降解有机物和抗菌的应用
申请日:2005. 10. 27
授权公告日:2009. 06. 03
专利号:zl200510095053.7
发明人:李敦坊、祝梅、邹志刚
6)专利名称:可见光响应的光催化剂及其应用
申请日:2003. 11. 13
授权公告日:2007. 06. 20
专利号:zl200310106280. 6
发明人:邹志刚、陈延峰、叶金花
7)专利名称:具有可见光响应的多孔薄膜半导体光电极及光电化学反应装置及制备
申请日:2003. 11. 05
授权公告日:2008. 06. 18
专利号:zl200310106207.9
发明人:邹志刚、陈延峰、叶金花
8)photocatalyst and use thereof for decomposing chemical substance
date of patent: apr. 25, 2006
patent number: us7033566
inventor: hironori arakawa, kazuhiro sayama, zhigang zou
9)专利名称:光触媒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水素製造ならびに有害物質の分解方法
特許年月日:平成17 年11 月25 日
专利号:特许第3742873 号
发明人:荒川裕則、鄒志剛 (zhigang zou)、佐山和弘
10)专利名称:アルカリ金属及びag のビスマス複合酸化物可視光応答性 触媒とそれを
用いた有害化学物質分解除去方法
特許年月日:平成18 年10 月27 日
专利号:特许第3870267 号
发明人:葉金花、鄒志剛 (zhigang zou)

3.邀请报告
1)zou, zg; oka, k; ito, t; nishihara, y, a comparative characteristic study of a flux-grown and a travelling solvent floating-zone-grown crystal of prba2cu3ox. 1997,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terials and mechanisms of superconductivity - high temperature superconductors v, beijing, peoples r china.
2)zou, zg; ye, jh; sayama, k; photocatalytic hydrogen and oxygen formation under visible light irradiation with m-doped intao4 (m= mn, fe, co, ni and cu) photocatalysts. 1s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emiconductor photochemistry (sp-1), 2002.
3)gao, ling; wang, jian-qiang; shi, li-ying; hybrid mesoporous sc/sba as a chemosensor for recognizing cu2 . 5th international mesostructured materials symposium (imms), shanghai, peoples r china, 2006.

代表性奖励荣誉情况

1999年 国际衍射数据中心贡献奖
2003年 国际衍射数据中心贡献奖
2003年 美国机械工程学会最佳论文奖
2012年 江苏省科学技术一等奖(排名第一)
2014年 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排名第一)
2015年 中国科学院院士
2016年 江苏省科学技术一等奖
2017年 江苏省侨界杰出人物
2018年 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
2019年 第48届日内瓦国际发明展金奖及阿卜杜拉国王大学特别奖
2019年 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冶金材料技术奖

*以上信息由会士个人更新和维护。

网站地图